查看原文
其他

二线城市抢毕业生,“送钱送房送户口”还不够 | 新京报快评

2017-07-03 陈城 新京报评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在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中流行的“宁要大城床,不要小城房”的社会观念,是毕业生渴求更大发展空间的现实写照。

▲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   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


文/陈城


又是一年毕业季,又到了非一线城市的“抢人时刻”。


今年,全国将有750万大学毕业生,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指标收紧。反观成都、武汉、西安、南京等二线城市,则不断开出优厚条件。


7月2日,有媒体从成都召开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,成都将大力实施“蓉漂”计划,推行“先落户后就业”,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。


“先落户后就业”或是“送户口送购房惠政”,无疑是挽留人才的积极做法。在“逃离”和“回到”北上广深动辄成话题的当下,这类举措颇具现实指向性。


要房要户口VS要优质资源


房子和户口,关切归属感问题,是影响很多大学生毕业去向的两个重要因素。


当然,对于很多人而言,与这两个因素比,发展机会与职业前景是更靠前的考量因素。


在不少大学生中流行的“宁要大城床,不要小城房”的社会观念,就是很多毕业生渴求更大发展空间的现实写照。在这些人眼中,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、落户困难、生活水平高等问题人尽皆知,但面对更集中的资源、更包容的城市氛围,那些生活上的困难就成为可以忍一忍、就当是磨砺自己的“劫难”。


尤其是,互联网、传媒、金融等行业密集在一线城市,在这些行业中,“到一线城市去”有可能成为几近固化的阶层流动中,不多的上升渠道。


在此背景下,很多“高精尖”人才青睐大城市是必然的。


就这群人来说,不是二线城市的诚意不够,而是一线城市的魅力太大。

▲就业应聘   图/视觉中国


有数据显示,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,有82.66%的毕业生选择了异地就业,其中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群比例达到了43.75%。数据背后,即是现实。


二线城市重在创造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


相较于一线城市,二线城市开出了“送钱、送房、送户口”的优惠政策,这或许会有一定效果。


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。二三线城市为了留住和吸引大学毕业生,还得真正找到和一线城市之间真正的差距。


相较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,更加细致规范的城市公共服务,二三线城市相对更为明显的“人情因素”也是一大桎梏。


在一线城市,无论是法治环境,还是竞争环境,都优于二线城市,这种城市“软实力”,或许才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根本区别。


一方面,更加看重能力的城市,显然比更加看重人情关系的城市更有吸引力;另一方面,商业化程度深、契约精神强的社会环境,显然更适合追求上进的人才。


从这一点来说,二线城市如何建立更加公平、自由的市场环境,释放出优势产业的吸引力,或许才是真正的问题。


编辑:与归  实习生 魏显勇 王琳   校对:陆爱英

推荐阅读:

长沙大水背后也有苦涩的“与水争地”

王者荣耀“三板斧”代替不了手游分级

巴铁神话破灭:警惕民科外衣下的骗局

躺在天坛丹陛桥上“治病”也是种“病”


特别提示: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“微言大义”,请在后台回复您的“真实姓名+银行卡号”

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
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和使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